关灯
护眼
字体:

漫谈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教育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须稍微翻阅一下一至六的语文课文,就俯拾即是。如伽利略、爱迪生、居里夫人,我国的张衡、李时珍、徐霞客等对科学的求真精神、对大自然的探索精神就可培养学生科学合理的自然观——人是自然界的一员,也是主体,因此人要依赖自然、又要改造自然、维护自然。又如凡卡、圆明园的毁灭让学生了解了社会更替中动荡混乱昏暗的一面,但基础训练中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斯巴达克的奴隶起义等则让学生清醒地意识到无论社会政治清明或朝野不宁,作为社会一员均有义不容辞的建设之维护之责任,正是“国难当头,匹夫有责”关于义务感、责任感这一点于今天更应该强调。因为当今商潮大涌,人对外界的统一把握、统一价值体系已经失衡,人们的权利意识增强,责任意识却反有削弱之势。我们正可以借此培养学生争当社会主人的正确的社会观。再如学了古代优秀诗文,既可让学生接受古典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又意识到写文章要有一丝不苟的态度,要经修改而成。这是科学的写作观。语文是这样富有人文教育因素,稍一挖开就见宝藏。随着人类对自身认识的提升与深化,人性的丰富与复杂也随之得以呈现。真、善、美三个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要领应该得到有效的区分。人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美,是在科学真、道德善的基础上达到美学审美的境界。因此新世纪的人文教育不能简单等同于政治道德思想教育,语文教育中也不能单提升思想品德的因素,而应涵盖情感美、人格美、自然美、道德美、语言美等各种因素。

    2、突破单纯“工具性”的语文观念,搞活语文教育。传统观念中的语文教育教学都强调知识体系,知识传授,试图“凭仗了哲学和智力来认识”课文是用“讲解”的即机械分离出作家介绍、背景知识、思想主题;写作特点(一般也只讲句意理解、段落结构),似乎语文也像数学一样分解为一二三。这都是因为只能语文降低为“工具”的观念所致,为习得某种工具某某技能,当然只好分解训练。因此如果想复元语文的面貌,让学生既学习语言文字的技能又受到人文素养的陶冶,那就应该搞活语文教育,强调感受力的培养,即帮助学生用“文学的眼睛”看“文学”用文学的形式来把握世界,用“艺术的魅力”来感染学生,培养他们的“想象力”、“炽烈的情感”“博大的情怀”让学生把每一行文字都看成是生命的跃动、是作者意志的体现,而追随作者同喜同忧。课改后的语文增添了许多这样的句子“你喜欢的词语”、“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给学生的“学”留出了一定空间。这样一来,语文的教学模式就可由单一走向多元,教师也可随时按学生选择的不同运用多媒体等采取自主、合作的活教法。如:教学革命烈士诗我的“自白”书,结合阅读红岩中的有关描写,观看电影烈火中的永生片断,讨论感受。也可走出课堂,将语文生活化或将生活语文化,如阅读有关长城书籍,给桂林、“鸟的天堂”;与解说词等,既有趣又实在。有了情感的艺术形式的濡染,学生所爱的人文观念的教育会更深刻持久。

    3、从文学欣赏入手,真切体会人文教育。诵读古今优秀诗文就是文学欣赏的好途径。承接上文而来,想把语文课上活,关键是欣赏而非填充。作家用情感用生命写作,作为阅读者也应用情感生命去检视、感受、回应。这才能炼就学生一双“文学的眼睛”如何解决这种矛盾?可以从下两个方面做起:1、要求教师提高自身欣赏水平,不架空,在落实到字词的基础上有重点的举其一隅,让学生三隅反。2、给学生充分的阅读自由。文学作品本就是个性化十足,其弹性空间给读者创造了阅读再创作的余地,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再者一篇优秀作品中所蕴含的主题往往是多层次、多调性的,可供汲取的人文素养也是多方面多角度的,由于年龄、生活阅历、阅读经验的关系,教师所理解的学生并不一定能,即使理解了也不一定能有效接受。所以不能以教师的阅读完全取代学生阅读,不能以教师的感受完全要求学生。允许学生、鼓励学生要有自己的见解,给学生相互交流讨论的时间,交换他们阅读完的心得,最喜欢的地方,最感动的段落。或许学生由于阅读定势较少,还有新的发现呢。所以为师者不能统一要求学生阅读某些作品到达某一层次,只能通过引导,施展比较阅读的功夫和魅力,让学生自学觉意识到课文的“美”

    新的时代要求新的教育,而新的教育首先应有新的完备的教育观念。课程改革顺应时代要求进一步强调“人文教育”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不断进取。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