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之“教学建议”提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探究性阅读是学生在阅读中生疑,在探索研究,探寻追究中解疑的读书实践过程。在探究性阅读中,学生作为探究性阅读的主体,要从自己的学习实际和学习需求出发,针对学习的文本主动提出探究的问题,然后运用恰当的手段和方法去求得问题的解决;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引导者,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出学习疑难,为学生探究解疑或提示路径,或提供资料,或组织合作攻关,或组织交流探究成果;最终达到的目的是,学生认识了文本所反映的客观事物,明确了文本所反映的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了解了文本告诉的哲理,体会到了作者渗透在文本中的观点和态度。所以,探究性阅读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作者)对话的过程。
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实施探究性阅读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浅见。
一、认真学习课程标准、转变思想观念
作为教师,要认真学习有关课程改革的有关文件,充分认识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传统阅读教学存在的弊端及其负面影响,充分认识探究性阅读对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责任心和紧迫感。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深入认识转变思想观念的艰巨性。从转变观念到实践,一般来说有一段遥远的距离。对于探究性阅读来说,在思想观念转变以后,还需要在实践中反复实践才能掌握探究性阅读的真谛。
学校要组织探究性阅读的实验研究,及时讨论交流实验情况,检验思想观念转变的力度和成效,以促进探究性阅读的真正实施。
二、在教学中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1、加强对探究性阅读的认识
(1)“探究性阅读”是自主性阅读
在探究性阅读中,一系列的思想行为活动均需学生自己做出判断和决定,均需学生自主参与和完成。探究重点、阅读内容的确定,探究途径和方法的选择,探究结果总结和整理,无一离得开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
(2)“探究性阅读”是开放性阅读
传统阅读“少慢差费”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的封闭性。探究性阅读则是开放的,课本虽然是学习的主要内容,但对课本外的相关内容始终要密切联系,尽量汲收;课堂虽然是学习的主阵地,但它还紧密联系着课外以及校外的学习实践活动。有利于把生活引进课堂,把学生丰富的感性认识引入课堂,有利于学生把在课内所学延伸到课外,并在课外求得新的发展。学生所获得的鲜活的、真切的知识,是受到锻炼的、真实的才干。
(3)“探究性阅读”是综合实践性阅读
探究性阅读决不是传统阅读那样讲讲、读读、问问、答答就可以完事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