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br>说完,他也不理杨雄,打马飞驰而去。迎面风吹如刀,到处都是嘈杂的士兵,眼前的景物却越来越模糊。</br></br>杨雄与自己,相识于十几年前,性情极其相投,算得上肝胆相照的朋友,但随着战事的进展,这份友情还能维持多久?想着种种可能,他更不敢回头,怕杨雄己眼中泪水。</br></br>也许,他说出这些话,心头比自己更不好受吧。</br></br>※※※</br></br>回到中西军营地时,杨易和商羽坤等人正组织人拔营。几个后勤士兵正努力将辕门拆掉,然后收起来。</br></br>北汉实行坚壁清野后,方圆十几里都难见树木,辕门虽然简陋,可也是木头做成,这东西可金贵得很。吴明从已拆了半边的辕门冲进去,杨易已迎了上来,行了一礼道:“大人。”</br></br>吴明跳下马:“好好的,为何移营?”</br></br>杨易道:“现在北汉火炮射程太远,呆这里可不安全,商先生说,要把营地扎在五里之外。”</br></br>以往攻城,攻方大多将营地扎在离城头两到三里之外,以方便就近观察敌情。不过今日之战,北汉用火炮告诉攻方,三里已不是个安全之地,随时都可能被对方城头的火炮光顾。吴明有些奇怪:“商先生就这么笃定,敌人火炮的射程不超过五里?”</br></br>辎重营离京都城头约莫在三里之外,先前战时,敌方火炮落点精确,射程显然不止这点。</br></br>杨易摇了摇头道:“属下也不太清楚,不过听商先生说,他是问了鲁大师才敢如此笃定的。”</br></br>原来是鲁房。大阿之战后,鲁房并未回到京都,而是跟随大军来到了京都,也不知他最近又在鼓捣什么东西,平时也不大露面。大军抵达京都有十几天了,吴明也仅和他见过两次面而已。不过吴明也清楚他脾气,倒是不以为怪。今晚战事如此激烈,鲁房就算是个死宅,也得出营以防万一。北汉最后一通炮击,虽发生城南,但声势浩大,鲁房肯定也。他对北汉火炮射程,肯定是观察所得。</br></br>不过吴明想得更多,鲁房虽有些自大,但从不无的放矢。他敢夸下海口,肯定在火炮研究上有所突破,至少在技术上,已与北汉不相上下。</br></br>五里之地。</br></br>汉火炮,也没想象中那么厉害。这仗还有得打。吴明在心头默默的想着。</br></br>“太师,太师……”</br></br>轩辕复带着一群亲卫从远方赶来,边跑边叫。他们在吴明面前停下了,吴明连忙和杨易上前,行了一礼道:“臣等见过陛下。”</br></br>经过下午和晚上的事,轩辕复已对吴明心服口服,更随便得多。一见吴明迎上来,他连忙跳下马:“快起来,快起来。太师是朕老师,你若次次见面都行大礼,这不是让朕难堪么?这样,以后你可得把朕真当弟子入无需见礼,否则的话,就是抗旨。”</br></br>这小子,终究是个孩子啊。帝王之礼,关系到国家的尊严,那可能说废就废的,不能吴明终究是穿越而来,对于磕头之礼也确实反感,遂顺水推舟的道:“如此,那臣就谢过陛下了。”</br></br>轩辕复倒不觉得给了吴明多大的尊荣,他四周忙碌的士兵,有些不满的嚷嚷道:“太师,敌人今天也没能讨好,咱们干嘛要撤军?”</br></br>这时,不管是中西营地,还是南汉营地,都拔营起寨,缓缓朝后移动。廷也不是傻子,也不想将自己置身在敌方火炮射程之下。吴明转头陆汇道:“找个人给朝廷那边递个信,就说退到五里之外就行了,不用太远。”</br></br>眼见陆汇下去安排了,吴明才对轩辕复正色道:“战争不争一朝一夕之功。攻下京都,北伪就没了,对敌人来说,是生死存亡之战,肯定会全力反击。现在他们就如三板斧,抡完了就没劲了,只要我们不吃大亏,稳住形势,一旦久围下去,他们士气终究会低落。到时攻守易势,便是他们的末日了。”</br></br>轩辕复“啊”了一声,道:“对了,这便是兵法所云‘一鼓而气,再而衰,三而竭’之理么,只是这要围到什么时候?”</br></br>吴明头道:“不会太久的。”</br></br>远方,城头上的敌人还是密密麻麻的,火把也十分密集。不过京都已然被围,已是孤城一座,李铁就算准备了再多的粮草辎重,但孤城就是孤城,日子久了就会引起民众恐慌。</br></br>他的第一板斧,自己算是见识过了,还有第二把板斧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