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凤凰城一片金黄灿灿,和煦的夕阳照着辽阔无边的麦田,极目望去,一束束饱满成熟的麦穗在微风中轻摆,发出沙沙声响。
风儿吹低了麦穗,露出一个弯腰工作的蓝色身影,一晌,少妇直起腰来,抬眸觑了田埂上的竹篓内一眼,嘴角露出一丝微笑。
孩子睡得很熟,虽然还不满周岁,但打从出生起就是个懂事的娃,当娘亲得下田操持农务时,他从来都不哭闹,只是静静陪伴一旁,独自玩耍。
此时风牵动了少妇粗蓝布的衣角,年方二十岁的她,却没有一般女子弱柳扶风的娇嫩,相反的,她那瘦而精神的身形恰若屹立的孤松一般。
夕阳照在她黑红的皮肤上,沾满着汗水的脸庞隐泛出一丝油光,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去,她都不能称得上是个沉鱼落雁的美人。
然而,她一双黑白分明的眸子透着黠巧的聪慧,紧抿的唇角,则显示出了一份女子少有的坚毅傲气。
自从夫君被朝廷征召到边塞山西右卫一带援军后,此去已一年有余,其间音讯全无,也不知晓他在军中一切可安好?
背起装有孩子的竹篓,她大步跨过麦田,在归鸟齐鸣、麦浪滚滚的天地中走向回家的路。
她,苏云仙,原生在京城苏家,是京城首富苏绍斌之女,养尊处优的富裕环境本不须她如此操劳,可是三年前的她,却在正值青春少艾之时,无可自拔地爱上一位仅二十来岁的年轻塾师。
虚长她几岁的徐映波,是一位饱读诗书又极负文采的秀才,生性耿介恬淡,安贫若素,一生不慕荣利,不求闻达,只愿过着宁静而安逸的田园生活。
轻财好施的他,经常不辞劳苦的四处奔波,为住在深山僻远的贫苦孩童们免费教授学问,是一位颇有名望的善人。
只是一穷二白的他,家徒四壁,阮囊羞涩,徒空有一个好名声,却也不见哪一户人家愿意将家中闺女嫁予为妻。
就这样,徐映波长到了二十来岁,还是过着孤家寡人,一人饱全家饱的清寂日子。
直到他,遇上了她。
他们之间的爱情,是一首情诗开始
就像多数正值青春年少的男女一样,他们对彼此一见倾心,互有好感,一路走来,虽不是缠绵悱恻,轰轰烈烈,却也是历尽一番抗争与坚持,两人最终才得以相守一起,互托终生。
为了与徐映波相恋,苏云仙断然放弃了锦衣玉食的富裕生活,就算父亲扬言与她断绝父女关系,仍然心甘情愿抛下一切,只愿追随此生挚爱,一同携手远走他乡。
一年以前,夫妻俩结束了飘泊不定的云游生活,来到京郊外一处充满农家风情的城镇定居下来,此后在凤凰城中,夫教书,妻纺纱,日子过得十分平乐安康。
只是好景不长,一日兵部发下征兵令,凡是国内符合年龄及身体条件的成年男子,即日皆被朝廷强制征召,并须服完三年为期的兵役。
于是收到军帖的徐映波,很快成了众多被征召的军夫之一,不久,更被火速送往边塞,从事战场一切运输、补给、修护等等军务。
此刻,已是夕阳西下。
操劳了一日农务的苏云仙,背起孩子慢步走回家中,就快到家门口外的小径上时,她远远的便望见家门口挤满了一群人。
其中有几张面孔她是认得的,那是村口贩卖南北货的姜大娘以及钱家夫妇,一旁还站有他们一对年仅十五岁,却生得人高马大的孪生子,钱富贵与钱如意两兄弟。
但见那对孪生子手中还推着一辆破旧的板车,并且十分小心护着板车上装载的物品,神色哀戚。
“姜大娘,钱叔、钱婶,你们怎么都来了?有什么事吗?”
抬眸一望,见是苏云仙归来,姜大娘立即露出一抹哀痛神情,怅然地轻唤了她一声“云仙啊!你可终于回来了!”
只见姜大娘与周遭众人的神色皆有异样,心有不安的她,微蹙了下眉,赶紧又问;“姜大娘,是不是村里发生什么事了?怎么你们都”
终于,她视线落在钱家兄弟所推拉的板车上,那平日被两兄弟用来装载货物的板车上头,此刻被搁置的并不是所谓的商货,而是一具仅盖着一块破草席子,除了面容、躯干,四肢皆暴露于外的尸体。
惊见这一幕,她愣了半晌,讶愕一问:“姜大娘,这这人是谁?”
这时姜大娘眼中已是泛着银光,不能自已,一阵呜咽之后,才以破碎的声调,哽咽回道:“云仙哪!那是你的相公映波啊!你不认得了吗?”
听到这儿,一旁的钱大贵,不禁也是一阵指天骂地“我说这老天爷啊!可真是不开眼儿!这么好的一个人,怎么说没了,就这么个没了?唉可惜啊”一旁的钱家长子,钱富贵的双眼也被眼泪刺得发痛,声音微微颤抖的劝慰道:“云仙姊,人死不能复生,你要节哀啊!”于此同时,一向与徐映波私交甚笃的钱如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