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是伟大的,母爱是博爱的。
电视剧中国母亲便是一部关于母爱的作品,一部关于一个中国式母亲与四个博士生儿女的故事!一部关于人间真情与伟大母爱引爆的催泪弹!
故事发生在浙南山区。一个贫穷的母亲王娟(台湾归亚雷饰)带着两个女儿嫁给了同样带个两个孩子还有一个卧病在床的老母且同样贫穷却没有责任心、害怕困难的黄智清(张元饰)。她愿以为两个人便可以撑起一个爱,那个男人便能给他一片天,却不知那个男人在穷困的生活面前抛下母亲、妻子和孩子,也扔下了自己应尽的责任。
王娟便一人负担着支撑着那个家,赡养着已经不是自己丈夫的母亲,供着四个孩子上学,她的目标不止是上孩子上中学,而且是大学、博士。而四个孩子却有三个不是她亲生的,小女儿黄琳是她从油菜地捡的。母爱,能说不伟大吗?能说不博爱吗?
我也被母爱感动着,偶尔间却发现了这片子有许多漏洞,不知是拍的时候没注意到还是剧著者的失误?我不是有意去挑剔,但越注意越发现许多不真实的地方,让人感觉得有些不爽。我也不是挑剔那伟大的母爱,王娟作为母亲,那种爱是少有人能及的,至少我做不到。
最先发现漏洞是在黄鹂、黄卓、黄杏高考时,母亲却病倒了,于是三兄妹去公园(估计是的吧)举着个牌子找当家教的工作。那里的环境真够美的,白色的梨花,粉红的桃花,还有新长出的嫩叶,整个一个美丽的春天。可是高考应该2001年的时候应该是在七月吧?七月?是桃花开的时候还是梨花开的时候?不明白。这一发现,让人感觉特郁闷,不是觉得这片子不好,而是不明白为什么会有如此明显的失误?暂且称之为失误吧,于是便想想这集前的某些漏洞,只是当时没多想。
黄卓的高考志愿表的填写,他是先用钢笔填的,好象不应该的吧?按他母亲的话说是没有定,还在犹豫,于是母亲便帮他改了志愿,把第二志愿改成了第一志愿,奇怪的是黄卓居然没有发现就交了?这让人很是怀疑,就算他粗心,可这用铅笔填的志愿表最后他应该会用钢笔的吧,会没发现?搞不明白。
母亲去学校,把黄卓衣服泡了要洗,黄卓回宿舍,找衣服,因为他说他的演讲稿在衣服口袋里,可母亲说把衣服给洗了。按常理,我们不是在那里埋怨、吃惊、陪礼而应该先去翻看衣服的口袋吧,即使是湿的也要找找吧?居然只是赔礼与责怪,而没有去找东西!
整个片子里穿着也挺奇怪,即使是高考时的炎炎的七月大家都要穿着长衣长袖而且是两件甚至更多,我不知道是不是浙江也象云南一样是四季如春,所以穿着没变化?但即使四季如春的云南夏天好象也不会穿两三件吧?还有那毕竟已经是21世纪了,我就不明白为什么黄鹂黄着总是那种象以前的人穿的那种领子立的衣服?她母亲穿可以理解,可她不一样吧?即使穿也不即使非要穿那样的,我上学的时候家也穷,我们那里的人也穷但好象穿着也没有回到几十年代以前吧?搞不明白。
而这个片子最让人受不了的就是时间与片景或者事情的不符。
尤其是黄卓第二次高考后,非要出现一片黄灿灿的油菜花地,难道七月是油菜花开的时候吗?油菜花是美,可所有美的东西就要滥用其中吗?如果就是为了表现油菜花的美,何必非要与高考抽一起呢?时间根本不一样的。
在广州读书的黄杏病了,母亲王娟去看她。母亲与校长有段对话:“老师,您知道我们一个农村的孩子要读上大学有多难哪!要读一个研究生成为博士,那更上难上加难。现在我的女儿快要毕业了。”快要毕业了?时间可真够快的。可再后来母亲从广州回家,马上便说黄卓的高考。我不明白是黄杏上一年大学就毕业了呢?还是黄卓复读高三就是三四年?这在情理上根本就说不过去。当然出现这错误绝对不是说母爱有问题,这些失误与片中人没有关系的。
再是黄卓考试完毕出来,母亲去接。三轮车被撞,黄卓腿受伤,进医院,同时龙大海(一个画家,中学美术老师,黄琳的亲生父亲,从省城退休回老家,一直帮扶着王娟及其一家。)也从架子上摔下来,而被送进医院。母亲不让告诉黄卓,不想让他难过,可后来黄卓还是知道,因为他想把自己得了高分的消息让龙帮着分享。他去医院看龙,他的小姨说龙已经昏迷十几天了,这也没什么。可紧接着便是黄卓还有几天就去上大学了,所以不想让他知道。这一算时间便不对了。2002年的考试也是7月初吧,当天龙大海摔昏,后来说是十几天,就算是7月底?就算黄卓是第一批录取吧,也不至于八月几号就去学校吧?其实本来是想急于表现母亲王娟的苦,压力一个接一个来,可这样没有时间安排地去乱整,好玩吗?也许是导演不了解高考?呵呵,不知道。
其实这片子还有许多漏洞,当然不是人物的问题,也不是母爱的问题。母亲依然伟大,那种爱我是没有的,我是做不到那样奉献的。虽然对这片子中的漏洞很不舒服,可看到最后四个博士儿女回家看望母亲,看到的却是黄土下已经远去的母亲,我还是泪流满面。
我想这其实很残酷,为什么非要让学成归来的儿女不见母亲最后一面呢?为什么不让母亲享受一下晚年的幸福呢?为什么要这样残忍地使儿女后半生生活在遗憾中呢?
唉,不找了,看完了便不找了。也许是我自己没看仔细或者看得太仔细了?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