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可养鱼肥田却第一次听说。更别说将这陌生的养鱼与他们的桑蚕营生结合起来了。
“这种做法可称为桑基鱼塘。”宋菽说。这种做法可是利用自然生态致富的经典案例,即使是现代,也有许许多多的农村在用。
“这听起来,似乎真是个法子。”安静了许久,在这群人中年岁较长的陈老伯终于说了句话。
“可这鱼塘的淤泥为何能肥田?”有人问。
“这鱼吃了东西总要排泄不是,就跟用那粪肥一个道理。”宋菽说。
村民们恍然称是。
宋菽说的这法子他们太陌生,一时半会儿谁也拿不定主意。可除此之外,他们又有什么好主意呢?一群桑蚕户要种地,哪有那么简单。
“这桑基鱼塘之事大伙可好好想想,另外,那砍下的桑树可否卖于我?”宋菽问。他打量田边堆着的那些树好久了,这桑树是硬木,可用来做代耕架,也可做家具。他买下褚老的宅子后,找了工人重新规划,最近宋河和程二娘常在那里盯着,那图纸他也找严卓看过,做了些调整,不日便可完工。
完工后便是软装,这桌椅和各种橱柜必不能少,要用木料的地方多着呢,他那儿刚进了一批木材晾着,这些弄回去处理一下一起晾,他也就不用再去别处买了。
“真的?那感情好!”
“那桑基鱼塘之事,我看也不用想了,宋四郎的名声咱们大伙儿都知道,他做的事有哪样不成的?”有人说,那人也常去相河村,对宋菽的事迹可谓如数家珍。
有人立刻响应了,有人却还在犹豫。
最后,宋菽以非常划算的价钱买到了一批桑木,说好了明天派人来取。又有决定了做桑基鱼塘的村民围过来询问。宋菽在省台跟纪录片时了解过一些,还在电脑里做了笔记,这会儿都调了出来,一边在脑海里翻查资料,一边跟乡亲们讲解。
从桑园村回去时,他们会路过大涂县城,便顺带去了趟原本的褚宅。
他们到时,太阳已经快下山了,工人们陆续下工,宋河和程二娘还有些功夫要收拾,宋菽便带着宋阿南去瞧这些天的成果。
褚宅一共三进院子,从如意门进来,紧临着的是一排倒座房。
宋菽打算把这里打通,做成半露天的长廊,放上桌椅瓜子和茶水,共等候的客人们使用。
从二门进去,便是第二进院子,也就是之前褚老带宋菽来的花园了。宋菽将里头的水景扩大,把正房改造成了半露天式的,与水景相连,东西厢的门参考了日式建筑的移门,能完全打开,无遮挡地欣赏园中风景。那缓坡上原本种着的藤蔓植物被宋菽移去了自家田里,这里将换上更鲜艳的观赏花卉。
穿过舫后的小门便是最后一进园子,这里有一排后罩房和一扇供仆从出入的角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