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在中回到景福宫,将魏云态度变化的原因告诉了李淏。
李淏大为懊恼,直拍着自己的大腿道:“竟然是为了这事。大明要在江华岛上驻军,又肯自备粮秣,这于我东是天大的好事啊,焉有不许之理?先王在时就与领议政在协商此事,寡人岂有不遵之心?快快告知大明天使,这纯属误会,只要册立寡人为王,必当立约让地。”
在这个时代,国土概念还十分淡薄。许多边塞之地,只因为产出与投入不成正比,说弃也就弃了。后人固然zhidao那些荒山里也藏了宝藏,但时人却不zhidao。就算朱慈烺zhidao,以大明的技术手段却无法勘探、开挖,所以说服力也不强。”小说“小说章节更新最快
至于战略要地,更是普遍缺乏这个概念,江华岛对于朝鲜而言不过是第五大岛,并没有人觉得大明在汉阳门口驻兵有什么不妥,反倒还能增添安全感。
以册立国王交换江华岛,实在是明、朝两国的共同意愿。
大明却已经不是原本的那位“慈父”了。
驻兵江华岛只是控制朝鲜的第一步,第二步便是将昭显世子仅存的儿子石坚赐名“桧”,封庆善君,护送到江华岛进行保护。虽然李淏如愿以偿得到了朝鲜国王的爵位,但这李桧的存在却是让人如鲠在喉,如芒刺在背。
只要大明愿意,随时都可以给李桧更合法的大义,让他成为朝鲜国君。
崇祯二十二年六月,陈德正式在江华岛开设朝鲜总兵府,五百明军分乘两船到了江华岛驻防。李淏也如愿以偿,得到了大明承认他为朝鲜国王的封诰。
之前与陈德一同入朝的文职官员并没有迁到江华岛,而是仍旧留在汉阳。越来越多的大明生员跨海到了江华岛。然后奔赴汉阳,旋即分散前往朝鲜八道,宣讲儒学,为朝鲜的文治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然,是用汉语。
精通汉语的两班贵族和中人子弟,则可以在汉阳参加大明的科举。然后进入大明吏部铨选,前往大明为官。他们的官职一般在八、九品上下,任职地点则在首善之区的顺天府。其他人若是有朝鲜的功名,则只要通过汉语口语考试,一样可以获得去大明做官的资格。
此规定出台之后,朝鲜士子争相奔走,当年就有三十余人通过了汉语口语考试,获得了前往大明为官的资格。
……
“顺天府的举子尚且不能在顺天府为官吏,如此是否太优待朝鲜人了。”崇祯用早膳的时候看了报纸。发现最近的wenti主要是围绕在朝鲜官的任用上。有吏部官员匿名在《京师快报》上发表文章,揭露了“优先选派朝鲜籍官员”的吏部潜规则,引发了许多争论。
这也说明朱慈烺一直在鼓吹的民族国家的确有些成效。
“都是些小小文吏,顺天府的举人肯做么?”朱慈烺回到。
大明现在的人才选用制度已经走上了双轨制。
一方面有传统的科举,仍旧以四书五经为底本。生员出任教谕等教育官员,举人则可以为州县的佐官,到了进士才有keneng授予州县正堂官。在此之前,当然少不了三个月的行政学院进修。让他们zhidao自己上任之后该干什么。
另一方面则是蒙学、乡学、大学三级新学毕业的学生,他们无须参加科举一样可以授予官职。在乡学层面与生员基本持平。大学毕业生则根据学校等级和个人成绩与举人、进士相类。
一般来说,天资过人,能在二十上下考中进士的天才,参加科举能够更早出仕。而资质一般,靠时间积累渐渐成事者,进新学体系更有保障。
因此还带来了两种轨道的交错。那就是以举人、生员身份学习数学、物理等自然学科,报考乡学、大学。这样成功率更高。尤其现在的数学、物理体系都还很简陋,化学更处于萌芽阶段,所以补课的难度并不高于参加会试。
这种情况之下,举人当然不会甘心做个小小文吏。谁都希望自己的仕途起点能够高一些。
朱慈烺又道:“其实他们就是不愿意看到自家的菜被人碰而已,仍旧存了华夷内外的念头。”
“这也是人之常情。”崇祯没有在这个wenti上过多纠结。他其实更喜欢看到朝鲜人来当官,因为这种外国人当官的情况只在大唐发生过,是国家强盛,哺育四夷的表征。更何况不过是几个吏目,搁几年前根本不算官员,有什么好计较的。
朱慈烺却是在想,从目前收集的情报来看,朝鲜的汉化程度已经极高了,在大明有意识的文化输出之后,恐怕再过十年就连官话都能通行。那时候跟大明国土能有什么不一样?现在排斥朝鲜的人,实在是太过狭隘。
正想着,崇祯突然抬头道:“慈烺,你不会是存了收复汉四郡的念头吧。”
西汉时,刘邦的老乡燕王卢绾叛变,其部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