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管理的植物回收站,只能回收两种物质。
林曾犹豫一下,第二种回收物质,选择一种几乎无所不在,与所有人都息息相关的物质。
好吧,简单来说,就是粪便类物质回收。
听起来让人有些食不下咽。
但是排泄是所有生物生存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城市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以京城市而言,截止今年一月,常住人口有两千多万人,这两千多万人,每日的排泄污染物,是一个极为庞大的数字。
目前,城市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将厕所里来的污水混合物质,通过污水管道汇聚,送到专门的污水处理站,清水部分被分离经过污水处理后排放江海,而沉渣则运送到垃圾卫生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
这在华国城市的市政建设中,已经形成了一个体系。
这个工程极为庞大,林曾并不指望能通过一己之力,改变这种利用率低下,对环境污染较大的模式。
他选择这一回收物的原因很简单。
街边的行道树,正好可以给行人当公厕不是吗?
要知道,吞噬之藤的原生植物,可是被称为“植物马桶”的存在,怎能不好好利用一下呢?
还有一个林曾选择粪便物质,作为第二种回收物的原因。因为从传承系统兑换的资料里,有详尽完整的构建处理粪便空间的设计规划,林曾基本上只要原样照搬就好,无需专门找样本去研究。
在构建第二种回收物回收利用空间的时候,林曾就感觉到难度提升了数倍。他的精神必须做到全神贯注,才能勉强应付在这粒种子上进行二次构建的难度。
不仅林曾在竭尽全力,这粒已经有低微植物意识的吞噬之藤,也在尽力配合林曾的精神力,汲取林曾提供的信息。
这些重要的信息,是它所寄生的植物空间最终成型模样的依据,也是它今后管理植物空间的规则。
一滴汗珠从林曾额头滚下,滑过他的鼻尖,落在他手背上,林曾一动不动,毫不在意。
植物公厕的入口构建完毕。
植物公厕的私密小隔间构建完毕。
植物公厕处理粪便回收物的空间构建完毕。
……
每一处细节,林曾都尽量完善。
同时,他还要不影响另一半已经完成的“杨柳飞絮回收空间”的构建信息。
这才是植物回收站最难把握的地方。
等林曾将最后一道信息构建完毕,他深深吸了一口气,观察这粒吞噬之藤的种子。
这粒豌豆大小的种子,早已不是刚炼制出来深绿色颜色。它的表面就像一份为二的太极图,能轻易看出深浅两种不同的颜色。
一种是近乎深黑的墨绿。
一种是浅嫩几乎无色的淡绿。
只有专业的育种师才能看出,看似光滑的种子表面上,其实密密麻麻分布着大量极为复杂的纹路。
这些纹路,深入种子的内部,是植物回收站成型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