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手机厂商品牌在经历了年初的运营商白牌机业务削减小洗牌,又在后续市场竞争中二次小洗牌之后,‘中华酷联’这个提法还没怎么流行起来就已经成为了过去式。
大品牌所剩无几。
萎落因为产品过于辣鸡又叼得要死,被安排去了开拓海外市场出清库存。
已经在国内市场销声匿迹。
现在也没那个心思关注手机行业的动静。
酷派略有点走火入魔。
运营商白牌机业务大幅削减是全面针对,但其他厂商没有像萎落那样被全面退货,于是酷派堆叠机型数量走机海战术,搞了一波最后的疯狂,现在已经不太行了。
中興走了另一条路子,由定制转向少量款式的合约合作。
算来算去,除了星海以外,现在能叫得上号的国产手机品牌还有中興、菊厂、魅族、MI、Vivo、OPPO这六家。
雷老板正忙着筹备米3的发布会,打算搞点大动作,以米系列一直坚持的性价比策略,与星海品牌的受众几乎完全错开,也不用多操心。
中興不用说。
OV也不用说,他们两家目前的销售渠道不太一样,重合度不高。
剩下就是魅族和菊厂了。
魅族嘛,黄老板自己还要偶尔矫情一下,也是可以归类为受众不同。
这样就剩下了菊厂。
偏偏……菊厂还完全退出了由博浪牵头组建的星河IC设计共同体,它们的主打旗舰系列刚好与星海1青春版处于同一价格分区内。
于是,在星海新品发布会结束后没两分钟,余大东在菊厂消费者业务内部发起了会议。
会议一开始,余大东就定了调子:“星海1青春版对我们的主打产品将形成冲击力,我们想一想应对方案。”
会议室一下安静。
许久才有人开口:“余总,恕我直言,没法应对,星海1青春版的公开信息我反反复复看了好多遍,说是说青春版其实是升级版,降价加量,降维打击。”
另有人从技术角度分析了看法:“从技术角度上说,首先M1那块芯片太强了,比星海1上那块芯片强不少,都不说跟我们现在的K3V2E比,跟高通骁龙顶配、英伟达顶配都不妨多让。”
“其实还是体验上的巨大差距,星海这个品牌对体验的极致追求完全属于不讲道理!”
“按照公开数据算,M1这块芯片的前期研发经费超过40亿,如果不算M1阉割外卖版,搭载在星海平板1上时期,每块M1的平均前期研发成本是400块啊!这踏马除了苹果还有哪家公司烧得起!”
余大东面色不快的说:“这样讲,要不要讨论一下怎么打星海2啊!”
然而,有个技术棒槌还真说了两句:“那真不是一个量级的,虽然没有公开数据,但M2亮相之后IC设计方面讨论过,前期研发成本可能接近百亿,如果按千万台算,每台机器平摊的前期研发成本就将高达1000元!!”
余大东瞬间扭头直视这个棒槌。
会议室的氛围忽然就变得很令人难受起来。
好片刻后,余大东才收回目光,语气肃然道:“海思那边给个话,什么时候芯片能不被消费者骂!”
海思方面相关业务负责人沉默了片刻,才开口:“如果……如果以现在的研发投入规划,保守估计还需要三年。”
余大东:“……?”
良久良久,余大东才说:“争取加快速度吧,我会想办法申请更多的研发经费。”
余大东心里已然明白,这个会议没什么意义了。
差距太大。
连基础的零部件水平都差一截,更别说去追体验感那种烧钱的玩意了。
他更清楚,如果菊厂的手机业务继续这样发展,可以安心当旁观者,回归主营的通讯业务得了。
同时,余大东也没忘记,是自己拒绝了博浪抛出来的IC设计联盟橄榄枝,于此,其它国产品牌不太需要担心芯片问题,因为要么可以选高通、英伟达,要么选神龙M系列外卖版。
因为余大东清楚内部一贯实事求是,没他在网上那么吹。
事实上,依照原有轨迹发展,K3V2的迭代版本直到17年发布的麒麟970才算初步打出口碑。
也是直到970,麒麟才加入NPU(神经网络单元)这个东西。
苹果也是同年才推出带有神经网络引擎的A11芯片。
总的来说,业界在这方面的进度都比较慢,大家对市场的认知都差不多,仿佛都在有默契的挤着牙膏。
实际上苹果有能力稍微提前一点,菊厂是没那个能力,970的NPU是寒武纪的IP,而且后来菊厂吃干抹净后一脚就踹了寒武纪。
可惜,现在多了博浪这么个不按常理出牌的疯批,现在就开始了对人工智能领域的投入。
而且业界大拿对M2有认知。
如果不是研发成果有部分可复用,M2百亿研发经费一点没毛病,实际上也是高达89亿,按照千万台算,平均每台要平摊890元的前期研发成本。
要知道算星海2Pro的每千万台综合成本2600左右,是以5000万台总量为单位核算的。
因为已经生产了5000万片M2。
这也是为什么说单算移动方的2000万台订单的利润率会低,因为移动方拿走的星海2/2Pro订单数量才800万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