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希望不受苦,而所有主流门派都是如此宣扬的,比如仁慈、充满爱、慈悲等等。
袁长文突然觉得有些好笑,这完全就是在误导人。
为何受苦?就是因为自己牢牢抓住啊自我定义,而产生了执着。
当现实跟自我定义相冲突的时候,就会受苦。
比如,牢牢抓住“努力就有回报”这个自我定义,当现实出现挫折的时候,自己就会焦虑忧愁,以至于想象未来的完全失败而产生的恐惧。
但是,当自己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摘得成功的果实时,正因为自己牢牢抓住“努力就有回报”这个定义,才会产生幸福开心等情绪。
也就是说,所有门派都隐瞒了一个事实,摒弃受苦或者度一切苦厄的同时,幸福开心等正面情绪同样会被丢弃。
这两者如同硬币的两面,要么两者都没有,要么两者同时存在。
所以,单方面想摒弃苦厄,仅仅保留喜悦开心,这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也许可以通过修行,让自己多一些喜悦少一些苦厄,但想摆脱?
袁长文不屑笑笑,除非两者都摆脱。
而那些所谓的门派代言人,比如佛陀、耶稣,更是微妙的误导大师,防止人们进入非二元觉知。
我们假设,佛陀、耶稣的确是如同门派宣扬的那样,已经超脱二元觉知。或者是其他一些描述,反正已经站在最顶端。
那么,这将带来两个问题。
第一,他们变成了权威,变成了一个立在远端的指向标。当我跟随各种典籍走向这个指向标时,才发现这根本不是指向标,而是一堵发光的墙。
堵住了前进的道路,而他们又是权威。我最多跟权威贴得很近,但终究还是没有到达他们所处的位置。只有砸墙,也就是“见佛杀佛”。可是,一生的权威,这种影响力想要斩杀,太难。
第二,他们展现在外的,依旧是一个个体,依旧是一个角色。这很容易让人忽略掉他们非二元觉知的那一部分,而仅仅把他们当作一个人。
袁长文现在就有这样的困惑,明明知晓自己仅仅是一个角色,但面临现实发生的一切,依旧逃脱不了恐惧的拉扯。
就算自己将恐惧看作袁长文这个角色的反应,但那又怎样?
当恐惧降临的时候,自己知晓,这个袁长文在恐惧而不是我在恐惧。我仅仅是觉察到袁长文在恐惧,那么恐惧就会慢慢消散。
反正就是个角色,你要恐惧就恐惧咯。
可是,自己跳过了非二元觉知这一项。
不对!
袁长文突然觉得自己有点自以为是,通过逻辑似乎可以看到最终斩杀的效果。但这也仅仅是理论,仅仅是自己的推测。
自己并不是跳过非二元觉知,而是根本就没有进入。
这种感觉就像,自己通过逻辑推理,知晓了这座山背后的东西。但仅凭这样,就宣布自己已经跨过这座山,来到山之后的地方,除了可笑还是可笑。
老师曾说过:“踏入非二元觉知,才是修行的终点。”
袁长文一直想弄懂究竟什么是非二元觉知,但老师并未详细解释,反复说着,“等你到了就知道。”
“万一错过了呢?”
老师笑而不语,似乎这个问题根本不值得回答。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