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己设定的形象,要在别人眼中成为一个“永远追求,不惜放下安稳”的精神大师。一旦这个形象被打破,自己就会无所适从。而为了这个形象,自己不得不做出一些选择。
而这些选择的根源,就是恐惧。
“孩子,你看,当初那个袁长文离开,现在呢,一无是处。”
“不要好高骛远,安安心心上班、修行,要不然,袁长文就是你最好的下场。”
“哈哈,当初那么牛逼,看不起这个看不起那个,现在呢?还不知道在宇宙哪个角落哭泣呐!”
“三思而后行,不要随着冲动做事,袁长文的例子还不够清楚吗?”
“老老实实的听我安排,大家都是这样的,难道你有什么特殊吗?”
袁长文想着别人会拿自己当作反面教材,内心就是一阵恐惧。
这就是角色的操控之法吗?设定目标,然后将目标当作真实,达到之后继续下一个目标。没达到,那么就是无尽的恐惧。
让我把关注点放在目标上,而对于那个设定目标的角色,却视而不见。
没有这个,你会怎样?
老师啊,你的教诲一直都可以使用。每一次我以为看透你的教诲时,却发现更大的意义在背后。
自己预先设定了,“我离开帝国就是为了成功”,而当我没成功跟这个设定冲突时,各种情绪就开始拉扯我。
那么当自己放手,随意摆布之后,这些情绪就不会再来烦扰。毕竟我都没有目标,那么走到哪里都是可以的。
设定目标,对于曾经的自己而言,似乎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如果没有目标,自己又如何能够走到目的地?
但是同样,一旦有了目标,自己就开始控制人生,就为了目标而冲刺。那么,这个目标是基于恐惧,是基于这个角色而存在的。
糟了!
袁长文发现自己非常混乱,根本无法有效的思考。
怎么可能没有目标?
自己的斩杀也是一个目标啊!
放手臣服,同样也是一个目标!
如果充满喜悦去设定目标,而不是充满恐惧选择某个目标,就是最根本的不一样?
当目标失败之后,自己是无所谓还是恐惧,这就是区别?
袁长文不知道,也不会假装知道。
不过,想着那种状态确实不错:
自己因为冲动而选择某个目标,无关金钱无关他人无关恐惧,只是自己愿意。踏上追寻目标的道路后,也许成功也许失败,当失败的时候,自己也不会纠缠不放。要么继续要么换个目标,如同旁观者一样事不关己。
哎哟,不错哟!
反正都是角色,好好耍,大胆耍。想想死亡,一直陪伴着我的死亡,每一次呼吸都在靠近。
啧啧,也不知道这个角色死亡之后,我又会变成什么角色呢?
肯定不是“我”,因为所谓的“我”只是这个角色的记忆、经历、认知等等的总和。当这些记忆更换之后,自己绝对不是这个角色。
就像梦中的自己,会做出一些荒谬的行为一样。当死亡降临,也许就是醒来的时候。
来吧,让我看看还能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