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第八章7童言有忌,趋利避害是本能
曾有一个美国电影,认为孩子生下来是非常聪明的,他们什么都懂,但是为了配合年轻的爸爸妈妈们,他们假装什么都不懂,他们的语言很丰富,啼哭或者哈哈大笑都有丰富的内容在里面,但是成年人却无法听懂,反而以为孩子们不会说话很可怜。
虽然这个电影有点调侃的味道,但也说明了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很多时候,孩子的一言一行都含有丰富的信息,只有留心去听才能听懂。
幼儿园开学了,一个爸爸领着女儿到了新的幼儿园,并且要去见校长,校长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爷爷。
“这些画真糟糕!”女孩看到走廊上贴着孩子们的画作,脱口而出。这句话刚好被校长听到了,爸爸非常不好意思,很严厉地看了女儿一眼。“是的,我们的幼儿园中不用把所有的画都画得很好,只要用心了就可以。”校长接着孩子的话说,微笑着请他们进了自己的办公室。
爸爸开始和校长交谈,女儿在一边观察着周围的东西,突然,她看到一个被拆成几半的玩具熊。
“啊,有人把小熊撕坏啦!”女孩惊叫起来。她望着校长,校长微笑着,马上对孩子说:“是的,这个小熊被孩子们玩耍的时候弄坏了,不过没有关系,我们可以把它修好。”女孩听完,微笑了。
临走的时候,女孩对爸爸说:“我喜欢这里,我要在这里上学!”爸爸喜出望外,因为,他们已经去了好几家幼儿园了,但是女儿总是找借口不愿留下。
“校长,这可太好了,希望您接受我的孩子!”
“当然当然,只要她喜欢就好。”校长当成就允诺接收这个新学员,孩子欢欢喜喜地回到了家里。
也许,这位爸爸还不明白孩子是被什么吸引住了。但是校长心里一定是心知肚明的。孩子一开始就说墙上的画很糟糕,这其实是在表明她内心的疑惑:“如果画得不好会怎么样”,校长的回答让她很放心,画得不好也没有关系的。
后来她又看到了被弄坏的小熊,再次试探这样做的孩子会受到怎样惩罚,但是校长却说没有关系,可以修好的。这样,孩子才彻底放心了。校长有多年的教学经验,才能明白孩子每句话背后的动机,对症下药,彻底打消他们的顾虑,要是碰到门外汉,很可能刚好相反。
看完这些,爸爸们是否恍然大悟:原来孩子有很多的心声我们没有听懂!
其实,要听懂孩子的话并不困难,也不需要有多么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心理学理论基础。只要我们采用另一种方式来思考,就能了解孩子的心意——推己及人,换位思考。
爸爸通常会把自己放在一个教育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处处都想要教育孩子,所以话总是说不点子上,但如果爸爸们能够把自己位置放在孩子那里,假如自己是孩子,会怎么想,就能明白孩子究竟想要说什么。虽然年龄上的差距不可能让爸爸完全了解孩子的逻辑,但人有很多东西是共同的,趋利避害、害怕批评、渴望表扬等等,这些成年人和孩子是一样的,也就不存在无法换位思考的问题。
青春期孩子常常会说“不要你管”,其实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我现在不想要你管,但是以后可能需要你帮忙;我不想要以这样的方式管,换种方式或许可以;我现在很乱,你让我安静一下……这些丰富的信息,可能被你的愠怒冲淡了,你也错过了最佳的关心时机和教育时机。
孩子的很多话都是话中有话的,只有会爱的爸爸才能听懂他们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