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孺子第二次驾临晋城。
大臣们勉强同意皇帝御驾亲征,但是绝不同意皇帝出塞,他只好驻陛在关内的晋城,路上多设临时驿站,与马邑城随时保持联系。
兵部与大将军府的一多半官员都跟来了,协助皇帝调兵遣将、转运粮草,尽一切努力支援前方的楚军。
韩孺子没来得及完成大楚的复兴计划,但是他所做的一切终究有些效果,在很短的时间内,马邑城集结了二十余万兵力,数量还能更多一些,但是粮草供应有会麻烦,兵部建议量力而行。
赖冰文成为皇帝身边最重要的助手,虽然在兵部任职的时间不长,做起事来却是有条不紊,就连多年老吏也挑不出纰漏。
天还没亮,他就来拜见皇帝,这是惯例,在早朝之前,君臣二人会先见一面。
韩孺子起得更早,兵部侍郎赶到的时候,他正在览阅公文。
“敌军数量又增加了,估计已经达到三十万。”韩孺子抬头说道,只要是前线的公文,即使深夜里也能进城——城门不能打开,公文放在篮子里,由城头的卫兵提上去。
赖冰文抖擞精神,行礼之后走到桌前,指着摊开的地图,“敌军数量虽多,辎重也多,而且这支敌军与匈奴人不同,不只有骑兵,还有大批工匠与奴隶,运送攻城器械,辎重因此更多。陛下请看,敌军显然以为马邑城会是决战之地,兵力多在这一带布置,楚军只需截断其后方粮道,顶多十天,其军必溃——兵力越多,溃败得越快。”
这是早已制定的计划,柴悦率军二十万在马邑城吸引敌军,老将狄开等人率军一万绕行北方,约定日期进攻敌军粮道,将碎铁城敌军与马邑城敌军从中截断。
还有三天,约定日期就要到了,了解这个计划的人都有点紧张,因为此计能否成功,不仅取决于狄开这支奇兵,还要看匈奴人的反应。
大单于率部北遁,听说决战在即,再度南下观战,楚军奇兵要经过他们的地盘,匈奴人无论是进攻还是告密,都将令楚军计划失败,迄今为止,大单于的态度十分暧昧,只说自己此次绝不会参战,没有给出保密的承诺。
“东海王今天该回来了。”韩孺子道。
东海王和金纯忠被派去与匈奴人谈判,只有他们带回肯定消息之后,韩孺子才能安心让楚军开战。
“此战关系到匈奴人的存亡,匈奴人应该不会拒绝,据说大单于十分在意自己的地位,不至于向敌军投降。”
韩孺子点点头,问道:“神雄关那边有消息吗?”
“暂无变化,敌军大都退出山道,每日以骚扰为主,其意是阻止楚军出关,而不是攻城了。”
韩孺子又点点头,神鬼大单于显然要主攻马邑城。
两人谈了一会,群臣分批到来,谈的仍是军务,数字、地名一个接一个,一般人早听糊涂了,皇帝却都记得清清楚楚,立即与昨日的进展衔接上,偶尔有记不清的地方,赖冰文就会出面提醒。
早朝一直持续到午时才告结束。
韩孺子用膳时没忘了提醒张有才,“别人看情况,如果是东海王回来,马上带来见朕。”
东海王没回来,马邑城送来一封加急公文,赖冰文亲自送来。
韩孺子放下碗筷,只看了一眼,就再也没有胃口了,“‘敌军发起进攻,我军坚壁不出,互有伤亡。’嘿,敌人沉不住气了。”
“正是,敌军远道而来,辎重繁多,比楚军更急于速战速决。”
韩孺子沉吟未语。
赖冰文明白皇帝的心事,“陛下还在担心敌酋会出奸计?”
“咱们连神鬼大单于在哪都不知道,此人狡诈,手握重兵却惯用奇计,不可不防。”
“马邑城之战结束之后,敌酋必然露面。”
韩孺子笑了笑,挥手命太监们将饭菜收走,准备开始下午的忙碌。
太监们出屋,赖冰文上前一步,说:“陛下有什么人需要从马邑城调回来吗?”
“朕自己都想去马邑城参战,怎么会往关内调人?”
皇帝不喜欢拐弯抹角,赖冰文只好直接说道:“崔腾是太傅之子,太傅督兵西域,独子似乎不宜再冒矢石之险。”
“此事不必再提,先保大楚再说吧。”
“是,陛下。”赖冰文躬身后退。
韩孺子忍耐多日,终于还是好奇心战胜了谨慎,开口道:“赖大人当初为何弃文从武、离开京城?”
赖冰文抬起头,“没人告诉陛下详情吗?”
“有些传言,朕想听听你自己的讲述。”
赖冰文脸色微红,“既然陛下想知道——臣年轻时喜欢吟花咏柳,在京城小有些名气,所写之诗倒也有人传看,不知怎么,被一位夫人看到了。臣不愿提及大臣姓名,望陛下原谅。”
“嗯,你就说事情吧。”
“这位夫人化名,以男子身份写了几首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