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才会不一样。
“可能吧,可能也不只是表演,就专业。”
“那么对于圆滑的评价,你怎么觉得?”
“我认为就是,没必要去特别有枕戈待旦的感觉,哈,就是会消耗精力,如果你觉得不开心,大部分时候就忽视掉,然后去做你愿意做的事情,把时间把精力花在处理这些矛盾上,有一点浪费——所以我其实也不能说是圆滑,倒不是对这个词有什么反感,而是——哎你其实应该有感受啊,哈哈哈,因为我平时也不会接受太多的采访这些,如果是圆滑的话,媒体是不能得罪的,那不会这么做。
所以我只是觉得温和一点,别人也会温和一点,那这个状态就是让人满意的,你为我考虑考虑,我为你考虑考虑,如果确实有矛盾,那就商量着来。如果确实契合,那就再走近一点。这就是个个人的选择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
独大姐点点头,心里真觉得这个年轻人,有一种超脱年龄的特质,不老气也不生嫩,有自己的节奏。
“拿奖之后,有什么期待,或者担忧?”
“就是个开心的事情啊,但回国还是会该干嘛干嘛,上课,排戏,接活儿,哈哈。”
……
在独眼浪的播出版本中,独大姐还有一段总结式的旁白:
“整个采访的过程,他时不时会笑的很开心,可以看出来,他的心情不错,就像他自己说的,拿奖是个开心的事情。但是你也确实看不到这个刚刚拿到大奖的年轻演员身上,有那种骤然得到肯定的浮躁,或者说是一些按压不下去的火气——他依旧非常稳,非常温和,似乎真的只是今天心情格外好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采访的这两个小时时间内,有大概七波粉丝上来合影留念,只有两队是中国人,其他有三波是意大利人,一波是法国人,一波是德国人——季铭的INS在戛纳期间,增长了120万粉丝,绝大部分都是欧洲人,很多评论里面,相对而言,你能看到中文,或者中式英语的比例很低。
这个账号是在入围戛纳之后才开通的,也就是说才一个月不到的时间,200万粉丝,相比于国内很多一线明星,尤其是没有在海外发展过的,已经是个天文数字。毕竟此前,他的红毯照片,在INS如鱼得水,这个以分享图片为最主要功能的社交平台,也热情拥抱了季铭。
被问及一些最尖锐问题的时候,季铭露出一丝罕见的霸气,这也是他对于专业的自信和坚持……
这个从出道以来,就不走寻常路的年轻演员,似乎已经开始迎来他自己的征途,更多的肯定,更多的奖项,更多的作品,更多的粉丝,当然,伴随着还有更多的挑战,更多的诱@惑,更大的世界,更宏伟的目标。
但我们有理由期待他会走的更远,走得更高。”
独眼浪确实很上道。
以至于都有其他人的粉丝在微博下面评论:“独眼浪你对季铭这么好,是不是有PY交易?”
但是有PY交易的,似乎也不只是独眼浪。
以这个专访为界限,很多媒体开始整齐划一地发稿了——《人日》《光明》《新京》,界面,澎湃,环球……似乎所有这些有良无良的媒体,都是商量好了似的。
“诗词侗乡之美惊艳欧洲,《遇仙降》夺戛纳两奖,季铭表演受特别肯定。”
“民族的即是世界的,中国电影昂首迈步走出去!”
“时隔三年再战戛纳夺双奖,华语片真的又站起来了?”
“……”
“看见不一样的中国!季铭表演受戛纳评委会主席高度肯定。”
从这些标题里,还是能够看出不同媒体的调性。但是圈内人,甚至包括一些圈外人,其实也能看出来另外的涵义——季铭这是入了谁的眼了。靠喜田和杨如意的媒体公关,可没法让这些媒体如此配合,再想一想,他是国家话剧院的三级演员,是人艺大剧的担纲主演,上过央视讲《雷雨》和中戏版《末代皇帝》的演出感想,还下乡慰问演出,整个形象更是正派的不像娱乐圈里头的。
天选之子啊。
……
季铭在戛纳的最后时间,接受了法德文化台的专访,时间也不长,讨论的内容也不多,主要是季铭能拿来说的也没什么,无非是这部电影和时尚,再谈谈对法国、德国的感想——倒是有一个小插曲,可能是因为“学法语”的许愿,所以在主持人教他用法语说一句话的时候,他学的超级快,超级标准,虽然他不理解,也没有系统性地掌握,就是一种照猫画虎,但画的很虎。
学德语就不是特别溜。
惊了不少人,尤其是法国人,明显有点嘚瑟啊——甭管季铭是个什么地位,至少比欧洲老大在这个上面有面儿了一次。
帮他拉了这个活儿的芙拉,还打趣问他是不是故意讨好法国人的——想太多了。
但这个插曲,在之后给季铭带来不小的帮助。
随着他回到国内,戛纳电影节的行程彻底结束——在欧洲文化娱乐的舆论场上,各种评价、讨伐方兴未艾,随着电影节主席皮埃尔,掌门人福茂,以及几位欧洲评委,乃至评委会主席凯特再度受访,当然,还有参与其中,或者没有参与其中的欧洲电影人、影评人……所有这些人都参与进来之后,热度反而较颁奖夜更加能持续维持在一个高位。
季铭成为其中一个,或者说最为热门的一个讨论点。
指责分猪肉的,认为即便给他一个双黄影帝,都比特设奖来的更好——当然,最好是什么都别给。《影像之书》的那个特别金棕榈,也不应该给。
指责搞区域平衡的,认为他是这种平衡里的一部分。
指责过分看重亚洲的,很尖酸地说“哪怕把金棕榈和影后都给了亚洲电影,他们还觉得不知足,认为必须特设一个奖让亚洲男演员也能在戛纳有所收获”。
面对这些争议的时候,欧洲人可以明显发现,来自意大利和法国的网友和评论者,正在和中国留学生,以及有能力参与其中的中国人一起,为季铭做辩护。
意大利对季铭的好感,从戛纳开幕就有了,像卷毛小哥那样的意大利记者,也跟季铭有更多交流,同时把他当回意大利观众面前,这并不出奇。而法国观众,ARTE台的那个小插曲,毫无疑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实全世界都一样,当一个优秀的人对你的文化,表示出特别的欣赏的时候,你当然会开心。
中国如此,法国也是如此。
……
首都机场。
哪怕季铭多次表示过不希望看到接机这种事儿,但这回是压不住了——而且因为时间上也特别合适,抵达时间是下午两点多,简直是为粉丝们量身定制的。
机场方面如临大敌,一直在跟喜田保持接触,以确保不会出现问题。
一对老头老太太看了一眼不远处,在一排手拉手的女孩儿后面,小姑娘们的脑袋浮浮沉沉,各种灯牌、手幅都举着。
“写的啥?”
“你眼神花了,我眼神好啊?”老太白了老头一眼,还是凝神去看:“哎呀,季,一个红心儿,还有个是啥来着?咝看不清啊。”
“什么季?小季的季?”
“是,我看着是。”
老头也不是特别想要知道,呵呵一乐:“该不会就是来接小季的吧?你记得最早咱们跟小季碰见,也是这样,哈哈。”
远处,人群开始骚动。
仿佛春雷炸响,霹雳横空,半座机场都听得见了。
“季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