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世界,待久了会不会无聊?会不会特意想要体验那种被恐惧束缚的感受?
但是,为什么又要留下一个缺口呢?那些上古书籍,那些挣脱恐惧的圣人,为什么又要留下书籍来指引我呢?
搞不懂。
但是,所有人和事都应该只是我玩乐的工具而已。就像老妈,我不再愿意接受跟父母之间的纠缠,那么我直接丢弃父母就好了呀。为什么脑子里总是不愿意丢掉那些虚拟数据?
当然,丢弃了父母,除了不会受到牵制之外,同样也无法享受父母存在的乐趣。就像换了个NPC换了个地图,自然不可能继续享受新手村的待遇。
只有疯子才会这样想吧?
袁长文自嘲笑笑,之前手掌渗出的血珠已经不见,转而变成淡淡的血雾。在湖水深处,没有阳光,血红色的血雾竟显得幽蓝。如果不知道那是血雾,这阵幽蓝的弥漫,在水底煞是好看。
这里面藏着一个恐惧,就是如果我真的按照这种无所谓的态度,丢弃父母或者丢弃其他东西之后,当我再想要回来的时候,还能回来吗?
比如我丢弃父母,没有了牵制同样也没有了温馨。当我过几年想回到这种父母温馨的局面时,自己还能回去吗?
比如我丢弃所谓的事业上升期,跑出去跟随内心一直畅快玩耍。过几年存款用完当我想回到职场的时候,自己还能回去吗?还能像没走的同事那样当着高管拿着高薪吗?
也许能,也许不能。
我为什么要回答这种问题?为什么要去思考这种被恐惧奴役的问题?这种在害怕生活的情绪下,提出的问题根本不是一个正确的问题。
阻挡我前进的,是脑子里的自我定义,是角色拼命想要抓住的东西。而提出的问题,想要解决这种阻挡,就必须是正确的问题。而不是像这种,被恐惧奴役用来拖延时间的问题。
比如,为什么要孝顺?这就是一个正确的问题,而不是其他关于母爱关于父母含辛茹可关于自己变老之后的问题。当然,这仅仅是对我而言,至于看官的正确问题……算了吧,这个时候应该根本没有看官才对。
丢弃某样东西,几年之后还能回去吗?我不知道,“不能回去”这是很有可能发生的。但其他可能性难道就没有了吗?有什么理由说“不能回去”的可能性就比其他可能性大?甚至,直接忽略其他的可能性?
难道就因为自己脑子里的扭曲找不到其他可能性吗?就因为自己脑子里的局限只能看到“不能回去”的可能性,于是就只认可这种可能性吗?
相信脑子里的扭曲,还不如相信路边的狗屎,说不定那坨狗屎的形状和颜色,会提供更加准确的选择依据。
唉,虚假就是虚假,讨论这么多干什么?
难道还能在虚假的层次,将虚假变成真实?角色在自卑,角色在害怕生活,角色在恐惧老妈知晓自己的近况。然后呢?
我总是把自己跟角色混为一谈,角色能不能斩杀,有没有勇气继续前进,会不会再次陷入恐惧,都跟我毫无关系。